目前分類:Event Management研究心得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簡單說明了 Event Management 的理論,回到現實世界,來談談我周遊許多公司資訊環境後,常見的管理問題。

個人曾經到訪過一個地方政府資訊單位,該單位規劃出不錯的 Log Center 功能,以 Web Service 為所有軟硬體環境界接的界面,去接收所有 Event 訊息,各系統依照五大類別去分類呼叫,集中整合所有 Log,最後連接 SMS 及 Mail 平台去通知相關承辦人及廠商,進行必要的處理。上述例子是不錯的 Event Management Process Design (落實度還未完整),成本也相對昂貴,也有比較簡易平實的做法,就是寫 cron-job 全部收進來,再列印報表去審視。

無論是哪種管理流程,個人曾見過的 Event Management 問題如下,供大家參考:

sidney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Event Management Process 可以很簡單,譬如簡易的伺服器及應用系統 log 收集;當然也可以很複雜,詳如 ITIL V3 理論內容,它勾勒出完整的處理程序及流程,輔以不同狀態的子流程因應,以供有興趣之企業組織參考。

Event Management Process:

一、Event Occur, Notification and Detection
在服務設計階段,應儘量邀請各流程、角色參與討論,並針對"重要"區域及服務進行 Event 偵測及通報的機制,若預算許可,則應盡可能以自動化去收集並接受 Event 通知,降低人力維運成本。

sidney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面對一個新增的服務管理流程,首先你要評估,我們需要事件管理(Event Management)?

這往往也是資訊人員在規劃導入建置預算時,老闆最常會問的問題…

在經濟大蕭條的年代,錢要用在刀口上,倘若組織資訊服務的政策,因為某些因素(如顧客未要求、預算有限等),是屬於消極性反應型,則事件管理的導入必要性則尚待討論(註一),可由事故管理來做消極因應;不過,若組織對於資訊服務管理,是放眼長治久安,採取積極主動態度,且希望全面性掌握每一個細節,則事件管理可以提前監測,輔以極大的幫助。根據 ITIL 理論的陳述,事件管理可為企業組織帶來下列的利益:

sidney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近年來國內的 ITIL 研究,將 Incident Management 翻譯為「事件管理」,一路沿用下來,也沒有太多爭議,成為大家有默契慣用的專業名詞之一(註一)。不過,V3 版本問世之後,在 Service Operation 多了一個管理流程: Event Management,這就引起「事件」這個名詞認知上的爭議了…

 

就一般資訊業界常用的習慣,Event 通常稱為「事件」,但由於之前 V2 的年代,大家已習慣把 Incident 視為「事件」,易產生解讀上的疑惑,故在筆者手邊收到的 itSMA Taiwan 所制定的「ITIL V3 Terminology 中文翻譯」草稿版中,官方已打算正名:Event 為「事件」,而 Incident 改為「事故」,待官方正式公告之後,讀者們要開始慢慢去習慣名詞的變化。

 

Event 的定義為何呢? Incident 又有何區分呢? 這就是第一篇文章中要釐清的重要概念。先讓我們來看看 ITIL 理論這兩個名詞的個別定義:

 

sidney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