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Event Management Process 可以很簡單,譬如簡易的伺服器及應用系統 log 收集;當然也可以很複雜,詳如 ITIL V3 理論內容,它勾勒出完整的處理程序及流程,輔以不同狀態的子流程因應,以供有興趣之企業組織參考。

Event Management Process:

一、Event Occur, Notification and Detection
在服務設計階段,應儘量邀請各流程、角色參與討論,並針對"重要"區域及服務進行 Event 偵測及通報的機制,若預算許可,則應盡可能以自動化去收集並接受 Event 通知,降低人力維運成本。

二、Event Filtering
就管理而言,時間及能量要用在刀口上,許多 Event 需要偵測並記錄下來,但卻不一定都須進行後續的行動及審查,故在此階段活動,應制定出 Event 過濾的條件,針對不同等級的 Event 進行相對應的處置。

三、Significaces of Event
一般而言, Event 可分成三種等級:
(1) Informational:泛指不需進一步行動的事件,且不算是意外性質(exception)。
(2) Warning:某種事件之影響,已即將超過可接受門檻值(threshold)。
(3) Exception:代表某資訊服務之運行已不正常(abnormal),通常而言,此類情形發生時,SLA 或 OLA 所承諾之服務等級已無法達成,可轉由事故管理或變更管理流程進行處置。切記,此類事件不完全等同於事故!

四、相對應子流程處理程序
(1) Informational Event => Event Logging => Action(if neccessary) => Event Clsoure.
此類事件較為單純,大多記錄後備查,若有必要則進行行動補強。
(2) Waring Event
Warning 事件接收後,應進行 Event Correlation 事件關連性分析,若多個相似或相關連的 Warning Event 已產生,則可依情節嚴重程度區分,進行不同處置方法:
1. 情節嚴重者,則轉由 Incident or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es 處理。
2. 情節適中,需進一步觀察者:發出 Alert 通知相關人員等,並視情況進行 Human Intervention 人為介入改善處理。
3. 常見情節者:則設計、建置自動修正處置(Auto-Response)。
(3) Exception Event
轉由 Incident, Problem or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es 處理。

五、Event Effectiveness confirm and Closure
事件改善處理後,應進行有效性確認 (Action effectiveness confirm),若有效則可結案(Closure);若無效,則重新導回 Incident, Problem or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es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dney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