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章開始之前,先向關心這個部落格的朋友們致歉;由於最近資安驗證之工作太忙,行程天天爆滿,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更新部落格內容,自責自己是位不盡責的版主,先向大家說聲對不起!! 接下來每個月會有 1~2 天的空檔,會好好抽空做研究,跟大家交流交流。
今天觀看網頁新聞時,發現這一則新聞:「台灣通過 ISO 20000 認證單位數,為全球排名第7名」http://www.itsma.org.tw/news/show1.asp?news_id=224 ,心裡有一些感想,五味雜陳…樂觀的角度而言,台灣在 ISO 20000 及 ITIL 的導入,算是走在世界領導的潮流,已有一定的成績(筆者公司驗證客戶數也佔台灣市場數近五成);但說實在的,依筆者身處跨國驗證公司的內部角度來觀察,比對起 ISO 27001 資安驗證而言,這個市場其實是欲振乏力的。
依筆者的接觸,許多企業其實對 ITIL 最佳實務表示認同,在預算及策略許可的假設前提之下,其實都十分願意據以改善本身的資訊環境。不過大多數企業希望導入 ITIL 管理,但不一定要取得 ISO 20000 認證,因為 ISO 20000 只是 ITSM 的最低要求(minimum requirement),取得此認證,在企業聲譽上有一定的加分,但對企業組織而言,更在意的是 ITIL 對組織帶來的實質效益,證書只是附加的價值。
切回產業鏈的生態而言,大多數具規模的 ITIL 導入及 ISO 20000 驗證,可能會由三種單位進行上中下游整合:工具廠商、顧問業及驗證公司,目前而言,這產業鍵的成熟度在台灣還有待培養,或許是市場的動力不足,讓眾家仍持觀望態度。不過,若以顧客的角度去設想,自動化工具可有可無,但顧問的功力深淺則是導入成功失敗與否的關鍵,目前台灣此領域顧問業的累積經驗尚顯不足,若顧客為確保導入過程的品質及成效,也可考慮聘請驗證公司進行導入過程中定期執行第二者稽核,依據 ITIL 專業,代顧客向顧問確認各階段之導入有效性,我想,這可能比最後給一張第三者驗證認證,會更讓顧客安心 ITIL 的導入成效。
資安驗證在台灣已成氣候,在政令推廣之下,已有超過200多家的企業組織取得認證,顧問與驗證公司的配合,已循模式合作行之有年,相形之下,ISO 20000 才剛破2位數,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。最後來個工商廣告時間,雖然我目前礙於職責,無法進行顧問服務,但若有興趣導入 ITIL 的企業組織,還是可以請我來監督顧問導入過程,這一點對身為 ITIL Expert 的我,一定勝任愉快的!!(各位熟識的顧問朋友們,不要打我…),另外想申請 ISO 20000 驗證的企業組織,當然歡迎來洽詢,。
留言列表